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

交通安全小黃帽

台灣交通意外多尤其是電單車,交通安全教育從小朋友做起,獅子會發起倡導及捐贈
小學童交通安全隊導䕶過馬路,溫馨的場景撞擊人心。
同學 回憶小時候接受交通安全隊訓練:「記得高一當班長,輪到我們接管交通週,必須提早到校且無師長督導,我全權負責調配人員把關大門側門及交通要道。」
現在台灣的人權高漲,學校的交通安全導護誰來做有很大爭議,所以出現了學童交通安全導護志工,要求學校、老師、家長共同負責…(陳曙光攝 1987台北木柵)

Nikon 24mm f/2 AI-S MF


小學童交通安全導䕶(陳曙光攝 1985台北)







小黃帽走路上學保平安

早上在新光路往木柵堤防散步,戴黃帽子的小朋友正在上便以利教會附屬幼稚園,也是我兒子的母校。現在這裡已是樓房林立,不復當年鄉村的味道。



小黃帽玩cosplay成潮流























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消失的台北駅近

重溫1986年台北車站前密集的公車站

三十年前台北火車站前面的台北希爾頓飯店樓高20層,是區內最高的建築物,曾經不少人相約見面的最佳地標,她擁有許多台灣飯店史上的第一,包括擁有第一位華人女性總經理、第一家一年營運即賺錢的希爾頓飯店。現已更名為台北凱撒大飯店。
公車停靠處就是現在的新光摩天大樓,當時是改建火車站及鐵路地下化的施工期整個台北車站前非常混亂。開始時在火車站周圍開始鑽探、抽地下水、慢慢挖出幾層樓深的大坑,一直擴展至後站以北,台北市民忍受污煙漳氣交通亂象超過十年。(陳曙光攝 1986台北)

Nikon 24mm f/2 AI-S MF

台北車站對面,希爾頓飯店旁正進行工程(就是現在的新光摩天大樓位置),一個學生試圖大步跨越一灘積水,我按下這決定性的瞬間 DecisiveMoment











我的朋友有去過希爾頓飯店:
「曾經託同學的福去吃那裏吃過免錢的喜筵,當年是僅有的國際五星級飯店,那回一行五人,某同學的親友似達官貴人在那裏開宴,他包的紅包,還記得已沒位置本打道回政大,但他那親友卻堅持安排我們我五人去樓上吃歐式buffet, 真是不虛此行!」





忠孝西路的華燈初上,在鏡頭出現玄光lens flare ,行人跨越由台北車站天成飯店到希爾頓飯店的獅子天橋,是獅子會捐獻興建的。希爾頓飯店旁邊是館前路,有很多補習班、書局236到台北車站的總站。此情此景想起王芷蕾的歌



台北的天空


作詞:陳克華
演唱:王芷蕾

風好像倦了 雲好像累了
這世界再沒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我走過青春 我失落年少
如今我又再回到思念的地方

台北的天空
有我年輕的笑容
還有我們休息和共享的角落
台北的天空
常在你我的心中
多少風雨的歲月我只願和你渡過


在台北車站前忠孝西路一段的行車天橋往東望,這是鐵路地下化前的景象。右方是北門,文哲一上任,就拆了環抱北門的這座忠孝橋延伸橋,橋下也是鐵路平交道。左方可以看到台北市公車、台汽中興號,前方行人天橋坐落在重慶南路口,是香港人常去的書局街。下一條博愛路至衡陽路,都專門賣攝影器材,我們行家常來採購,還認識了一些香港修理相機師傅,就住在車站附近,成為朋友,美好回憶。曾帶過人去那裏買二手相機,也常去採購黑白底片相紙。(陳曙光攝 1986台北)




台北車站外,平交道旁,野雞計程車在等候長途乘客,全都故意打開車頭蓋作為辨識,司機惡形惡狀…警方無暇取締。當年冒險走上行車天橋上偷拍,拍攝野雞車一族是有點難度,如果被發覺,可能會捱揍的。在香港有影過旺角先達廣場前的野雞車隊,有黑社會背景。(陳曙光攝 1986台北)




他們打開車頭蓋可能是以故障為由躲避警方抄牌。


這就是「共享」共乘分攤成本,野雞車曾有貢獻。當過兵的朋友憶述:
「一回當兵須從台北趕回苗栗野營區,適逢清明節已無任何客運可坐,沒辦法隨便坐上野雞計程車,跟了另三位陌生人同搭,司機的樣子挺可怕。我計程車坐最遠的就那一次兩男兩女共乘,記得有位年輕女孩要獨自坐到最遠站,我對苗栗地方也不熟,另位中年婦女勸她跟她一起下車再請家人來載為了安全起見,我好像是第一個下車。」
「台灣的計程車司機都比較浪漫,所以不只要錢…
「女性朋友到台灣包計程車旅遊,司機明暗示可以進一步發展,可當她男朋友…
「有親戚迎接漂亮的大陸妻子到高雄住,不到一年就被計程車司機誘拐了,離婚收場…
「台灣的計程車司機有些喜歡發表政治言論,若不和還會被趕下車,我曾遇到位要請我一起合唱 karaoke, 我怕行車危險所以拒絕了

「以前老兵多,現在幾次遊玩我發覺個個計程車司機都是演說家,口材了得,講政見、國家大事、地方歷史…
「臥虎藏龍,說不定是寫小說的,開車只是糊口、體驗人生。














台北駅近.月台上



台北車站彷彿規範了台北人的生活,準時、效率…乘客追趕班次,人們必須跟著車站的規律,列車也沿著路軌走,不能逾越…否則會發生越軌意外,越軌的行為也不為社會接納。但創作的領域越軌可能有驚奇!(陳曙光攝 1986台北)


舊台北車站月台上的浪琴鐘提醒乘客分秒緊張,穿水手服的女學生在奔跑。
媲美空中小姐的台鐵服務小姐有特色的制服。曾在光華號服務多年的快車小姐小楊回憶,當年考台鐵4000人只取錄100個,就像考空姐一樣。有次一位老人家在車上發病,她馬上通知列車長幫忙聯絡醫院,並全程照顧他,等下一站救護車來,老伯後來還寫信感謝她。(陳曙光攝 1986台北)



鐵路小姐新制服


當年光華號小姐穿藍色制服,短髮或french roll。現在的台北車站位是台鐵、高鐵以及捷運等三鐵共構的地下車站,車站附近更有台北客運轉運站;是北臺灣交通樞紐。

光華號小姐笑臉迎人

記得340年前搭火車,坐平快車票價平宜,但有機會沒有座位,站上8小時才到高雄,莒光號是對號有空調列車,火車到站時每節車廂都有莒光小姐下車在車門邊幫忙旅客指引。80年代自強號面世,感覺像坐飛機一樣,車上有服務小姐,還有茶水、書報、毛巾提供。(陳曙光攝 1986台北)

台鐵服務小姐為下一班車準備茶水、書報。(陳曙光攝 1986台北)


工作辛苦在搖晃的火車廂穿梭
尤其是提熱水壺為乘客沖茶,現在用瓶裝水不及以前環保


從建築角度,細味台北車站月台的鋼架支撐結構。(陳曙光攝 1986台北)

那是日治時代,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設計,花紋圖案都特別,攝影幫助你留意景物的細節






















台北駅近

過年過節台北車站是人們旅行、思鄉的遊子趕緊搭車回家的地方…是時候回味有百年歷史的日本建築「臺北驛」,這是在台北車站廣場前面地下道,1986年拆卸前的景象。(陳曙光攝 1986台北)

Nikon 24mm f/2 AI-S MF



台北車站早於清光緒14(1888)設站,歷經多次遷移與改建, 我拍攝這期是戰前改建的第3代,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方塊型水泥建築,當時改稱「台北驛」,後車站為「後驛」,利用前站與後站間,原本的客車場用地增建兩座月台。(陳曙光攝 1986台北)




舊台北車站和其他車輛總站都集中在路面上很方便的,約人等候都容易古老建築令人回味



月台上歐式鋼架、柱子



鐵路餐廳供應鐵路便當



鐵路站旁提供托運行李服務


鐵路局logo在車站到處可看到

懷舊的歲月
86年聽說台北車站快要拆掉,趕緊用建築、生活的角度紀錄了一卷底片
老師若回台競選民代,只要秀出關切的照片必當選
可有民意代表攝影界別
台中盧市長好像是記者出身
我們的社友簡余晏局長也是記者出身
我差點把她給忘了,老師若多待幾年就會拍到很多她的照片


尚記得那天跟高中同學搭自強號扛著棉被風塵僕僕抵達台北車站,隨後都改搭國光或中興客運巴士,有時隨便坐野雞車省錢


舊台北車站內部可用空間偌大,建築內部透天寬敞,車站大堂天然採光…也成為台北市的交通地標,是民眾對於台北的重要印象,甚至有人覺得失去了舊站的台北,徹徹底底失去了故鄉的感覺。(陳曙光攝 1986台北)













So Do I


看了BBC報導探討台灣「不好意思」文化,我也想用香港人的觀點,用一系列的照片去回味這才是真正的台灣!

上班




葉清芳大師有次拿著哈蘇相機緊急來求助,要幫忙他為商業周刊拍「上班族」系列海報,為朋友我貢獻了我的影棚、燈光、點子、還有我的第一次(當model)!(台北1986葉清芳攝影)

當時我也是機車一族,冒著雨尾隨著這輛Vespa,一手開車,一手拿相機,玩起追縱攝影來。
第一次接觸Vespa,不知道怎樣入檔、排檔,它底盤隱,腳底可以放堆物品,叭叭聲好威猛的。大家都曾經是機車一族,年輕時都唔知個死字,馬路上左穿右插。在台灣市區趕時間又沒辦法開車的情況下,把機車開到行人路上去⋯⋯真瘋狂。我仲要在公司停車場玩起「翹孤輪」— 電單車單輪行駛特技


少年的我隨身兩台相機、一台call機,是突發記者標準配備。當年不用戴安全帽,持記者身分橫行台北,發生過很多小意外,手腳都受過小傷,也撞壞了幾部機車,這台Suzuki 是最後一架。1988台北萬華)


當年林子祥是我的fans 
朋友說:
「萬想不到,曙光也有野性的一面!!哈~」

「唔係好似你」

one year before

移民的朋友說:
「當年在台灣為避免塞車常騎摩托車,來美無機會騎⋯」
「在美國摩托車是休閑娛樂,非交通工具,要騎哈利Harley 電單車至型!」
「人不瘋狂枉少年!我也很回味當年寒冬騎摩托車常載著某人回莊敬路,⋯⋯
「這麼溫馨的畫面,應通知你在半路截影

「yes人不瘋狂枉少年,當年寒冬採訪後帶銘傳的實習生順風,突然一路風雨交加,兩人全身盡濕…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車禍

人總喜歡專注於身邊的苦難麻煩,而忘記細數自己的快樂與幸運。《杜斯妥也夫斯基.罪與罰》
我乘236公車在興隆路往木柵的路上突然遇到強撼,我們的公車被對面綫的汽車越過安全島飛撞過來,然後四輪朝天,慶幸沒有甚麼傷亡,全車乘客靜心等待交警調解⋯⋯















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個悲劇,但用長鏡頭看生活,就是一部喜劇。《差利卓別林》
上班時間我騎電單車經過興隆路,遇見一單小意外,Vespa 騎士被計程車撞上,運送的VHS影帶散落一地,正等待救護車。用彩色照片看生活,會是血淋淋的,但用黑白照片看生活,全都淡化了。
每次上台北坐近一個小時,回味老兵司機、車掌小姐、學生和路上的風景,偶有紀錄奇怪、突發的事情,例如車掌小姐打架、撞車後司機互毆…
新年快到,冀盼大家高高興興出門去, 平平安安歸家來,祝願「出入平安」(陳曙光攝 1987台北)

Nikon 24mm f/2 AI-S MF

至潮運動

一群年輕朋友們,利用暑假時間,至國父紀念館練習滑板和飛盤等潮流玩意,據說他們是以看國外錄影帶的動作來練習,甚至還跳「滑板霹靂舞」,招式相當新穎。 這些年輕人真猛,好本領等發掘…我也樂得發揮運動攝影,當年沒有自動對焦、高速連拍… 當年的街童已成為 滑板教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