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台北食為天!

台北的早餐,源自五湖四海,花樣繁多,幾乎每間早餐店我都去過,而我最愛傳統的燒餅、油條配豆漿,也愛看店家炸油條的製作,小小一條麵團放進油鍋會變成長長一根油條,高溫將麵糰迅速膨化,很神奇!以前常來大學郵局旁邊這家老店吃早餐,好享受。(陳曙光攝 1983台北木柵)

政大校友也常去吃,有這樣的回憶:「Yes, 女生宿舍前面那一間⋯⋯,一回眼看就要遲到了,老先生還在煎我的蛋餅。⋯⋯他們是兩父子嗎?」
印象中早餐大都匆忙,較懷念的是午餐及晚餐跟三五好友或心儀的人用餐。
「近年回去過,完全不認得了,都是starbucks之類的連鎖店,想吃燒餅油條都找不到了早餐的回憶。
「以前有僑生同學在校園外開餐廳「陶陶居」我們常去支持一下,也有同學開廣東燒臘飯店。」
香港人也愛吃燒餅、油條配豆漿宵夜,這幾天晚上經過裕民坊都看到熱情的民眾排長龍等買永興的豆漿油條,雖然比不上當年臺灣的口味和店面環境,燒餅、蛋餅、鹹豆漿、米漿…這裡都沒有,不過好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劉老闆說真正結束了,以後再覓舖位。


在經濟剛起飛的年代,物價不斷上漲,在台北南京東路商業區中午時間有這種流動飯筒推到人行道邊販賣,很多白領階級都要排隊購打冷,原來台北上班族的午餐可以很經濟實惠的。(陳曙光攝 1985台北)

1992年在忠孝東路四段上班物價高,公司特別從中和訂午餐便當給我們享用
好老闆讓員工乖乖加班,當時一個便當大約NT$50 。不過,在木柵地區三十塊可以吃到。
以前我們學生年代在政大都吃便宜的,但有女生約會,只好跟著吃貴的。


開飯喇!上班族的午餐。南京東路附近的巷道裡,雲集各式餐廳、雲飩麵店,上班族午飯時間都擠滿坐到街道上,女士們穿著都還不錯不介意擠路攤。(陳曙光攝 1986台北)








1984年台灣第一家速食店麥當勞民生門市開幕,第一天營收衝破百萬元台幣,當週營業額破麥當勞全世界紀錄,自此眾多速食業者紛紛搶著進入台灣,美國溫娣、肯德基、漢堡王,還有日本儂特利、摩斯等,本土的頂呱呱、香雞城也跟隨,開啟台灣西式速食潮流,也改變了台灣人的飲食文化。(陳曙光攝 1984台北松山)

Nikon 35-70mm f/3.5 AI-S MF



小販也翻牆!上班經過一間國中外邊,有成群小販利用小息時間,一排人像踩高蹺,攀爬在圍牆邊上向學生販賣零食,我也爬上梯子一探究竟,前面這老兄帶備冰筒一塊錢一包紅豆冰。一班小販攀爬在學校操場的圍牆上賣零食的情景,現在已難看見,可能是學校的小賣部供不應求吧! 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我小學時常作這種事,小時候愛吃零食⋯⋯」
(陳曙光攝 1986台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至潮運動

一群年輕朋友們,利用暑假時間,至國父紀念館練習滑板和飛盤等潮流玩意,據說他們是以看國外錄影帶的動作來練習,甚至還跳「滑板霹靂舞」,招式相當新穎。 這些年輕人真猛,好本領等發掘…我也樂得發揮運動攝影,當年沒有自動對焦、高速連拍… 當年的街童已成為 滑板教父 ...